第七十四章:“重型狙击”(一)
蒙韬想笑是因为他一年前,曾经在军里的特种射击训练场上看到过这位年轻连长咬着嘴唇时的模样。当时,他还对戴军长说:“这个正在射击中的军官,咬着嘴唇,说明他心理状态并不适宜担当狙击重任。”军长听了后只是哦了一声,并未再说什么。现在,他又看到这一幕,所以回想过去,就想笑。不过,他此刻的笑,则是某种肯定意义上的笑。
2051年4月18日在中国国防大学的战术课堂上,汪勇教授正在讲述着《重型狙击战术》课。底下听课的有仁军师、风军师、崔战鼓等人,尤其引人注目是仍然坐在队尾的李浚萁少校。他现在是以空陆第63集团军重狙营营长的身份在这个“猎鹰班”1区队学习。1区队队长就是赵洪飞,即仁军师。2区队区队长就是曾进,即风军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狙击,也知道狙击战术,但你们知道‘重型狙击战术’吗?崔战鼓同学,你来回答一下。”汪勇盯着崔战鼓忽然这么一问。他发现崔战鼓听他讲话时似乎心不在焉。
“啊,噢。重型狙击战术就是重型狙击战术。回答完毕。”崔战鼓懵懵的这样回答。
“哈哈!哈哈!哈哈!”以仁军师和风军师带头,两个区队的学员顿时哄堂大笑。汪勇抬手示意大家停止笑。然后手指着崔战鼓示意他坐下,又指着低头写着东西的李浚萁说:“李浚萁同学,你来说说吧。”
李浚萁此时只是听到大家哄堂大笑,刚一抬头就听到教授在点名让他回答,就用目光扫寻了一下周围,意思是教授叫我是真的吗?
“李少校,叫你呢。”仁军师喊了一声,这才让李浚萁挺直了身子。
“简单地说,所谓‘重型狙击’,就是对敌披挂装甲的各式目标的狙击行动。如果复杂地说,那就可以单独开一堂课了。回答完毕。”说完,他就盯着汪勇教授不再说话。
“李浚萁同学,那么,你能不能复杂地说说呢?”汪勇听到这样有意思的回答,微笑着边说边走下讲台,照着他走了过来。
“那汪教授,我怎么个复杂地说说?”李浚萁盯着越来越近的汪教授,竟然这么问了一句。全体学员顿时将目光集中到他身上。这让他有些不自在。
“哦?没想到你的心理活动如此与众不同啊。”汪勇脱口说出这句话来。此时的表情显得很惊奇。的确,对于汪勇来说,他的确开始对这个李浚萁同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按常理,其他同学都会回答说:“教授,那我就复杂地说说吧。”但眼前这位同学,竟然还要在被质询的情形下敢于反问一句。着实不一般啊。
“教授您说得对,重型狙击手所要求的心理状态,首先就是与众不同。”李浚萁不仅没有对教授的赞叹顺势表示赞同,而是把这个赞叹进一步推向了一个“首先”的高度。这让汪勇真的开始认为眼前的这个少校如此冷静、如此擅长发现战机,不仅是与众不同,应当说是一群“与众不同”人物中的“领袖人物”。怪不得当时集团军的李参谋长只派遣他这一个连来。他似乎有些明白了。心里这样想着,嘴里的话却是:
“好好,我们先不计较‘与众不同’这个词组了。今天我破例了,这样吧,你来讲台上讲一课当教官,我在你的座位上坐着当听众。”
好,好,好!汪勇这么一说,立时让在座的同学们倍感振奋,顿时欢呼起来。虽然他们听说汪勇教授的课堂上方式灵活,虽然昨天也见识过教授讲授“智能大空战”前的保密责任书的事,但让学员来讲课,他自己当听众,可是第一次啊,所以大家都齐声喊好。
其实对于汪勇来说,这根本不是他的破例,而是他经常采用的教学模式。只不过,是他自己故意说“破例”二字的。
他说出“破例”二字时,躲在课堂门外的一位少将听到了,回过头来对一位参谋说,这位教授厉害。身后的参谋轻声说,“那当然了,我听过他的课,确实经常有新意。”
“哦,你听过?我怎么不知道?”少将故作神秘状。然后,一挥手,两人就推门进去了。
“汪教授,我们今天听你们的课。你们继续。”说完就一屁股坐下了。他的出现,让汪勇和李浚萁都大吃一惊。因为眼前的这位将军就是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部长庄兴国少将。
“全体起立!庄部长同志,‘猎鹰班’两个区队正在进行‘重型狙击战术’授课,请指示。教官汪勇。”汪勇一通报告,又让少将忍不住站立起来。
在回完礼后,庄兴国说:“那么正规干啥?你们该干啥就干啥,不用管我。”说完,挥挥手示意授课继续,又一屁股坐下。那边,仁军师回头看了这边好几眼,让少将看到了,挥挥手让他集中精力听课。此时,李浚萁已经站在讲台上了,并在打开大屏幕。大屏幕上显示着一行大黑体字:松山要塞“重型狙击战”战斗经过图。
这是一个战例研究课件。庄兴国看明白了,就打开他的笔记本开始听讲了。
战略教研部部长的到来,让李浚萁同学不敢马虎。他清了清嗓子开始讲了。此时,汪勇则坐在靠近庄兴国座位的座位上。
“重型狙击,按词义解释,就是反装甲的精确狙击作战。现代战场,无论单个的士兵,还是乘坐装甲车辆的乘员,以及机器人士兵、机甲战士等,所遵循的作战原理就是:尽力首先保护自己,然后才是消灭敌人。所以,各式各样的装甲应运而生。如何打击,尤其是如何精确狙击,是一门新的作战课题。以往,我们打击这样的目标,大量使用炮兵、导弹兵还有空军战斗机,以图精确打击形成毁伤。应当说,这样的思路总体上没错的,但有一点就是,这样的精确打击,并不能形成战场上最佳的作战效费比。譬如,在敌人的巨型机甲面前,普通的弹药根本不足以摧毁它,直接命中的话,最多造成损伤,但在迅捷的战场抢修条件下,敌人的巨型机甲在不长的时间内重新形成战斗力。如此反复,就会发现,对于特殊的目标,如敌人的巨型机甲战士这样特殊的目标,你使用常规的打击手段,不仅弹药的损耗大,而且操作人员的伤亡也大,更重要的是,很难达成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作战目的。”
他的这一番讲解,顿时引来全场热烈的掌声。尤其是教授汪勇,虽然他之前与李浚萁同学交流过,但没想到这位年轻人的作战理论造诣如此了得。汪勇热烈的掌声,引来庄兴国对讲台上这位同学的注意。此时,他微微点头表示对掌声的认同。
“在松山要塞保卫战战役中,德国的A集团军使用了大量的巨型机甲战士,担任第一梯队的主要突击,不,是主要突破任务,面对巨型机甲这样的新式战争武器,尤其是由德国克虏伯公司制造的现代‘虎’式机甲战士,我军怎么办?我军必须要采取新的打法来应对。在2049年11月22日15时30分时,我们就采取了‘重型狙击战’战术……这应当……”
汪勇听到李浚萁同学讲到那个惨烈的下午,眼前顿时浮现出2049年11月22日15时27分时的战场情景。
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德军“凯西特遣群”的第一梯队机甲战士营发动了进攻。更可怕的是,敌人进攻纵深中的“卡尔臼炮”的炮弹不断摧毁着我军暴露出来的炮兵阵地。
当第7特种机甲战士营冲过新“鹰”线时,汪勇在师指挥中心的大屏幕看到,那里距离东临岭仅有5公里。当其中一台机甲战士抬起“手炮”朝着东临岭试着开了一炮后,汪勇看到这一幕,马上明白,这是德军这个机甲分队正在测试“手炮”的射程和效果。他马上问谢科长:“它(机甲战士)打来炮弹的效果怎样?”
谢科长看了一眼电脑屏幕说:“这家伙打来的炮弹在花岗岩上炸出一米多的深坑来,不得了啊。依我的估计,口径至少300毫米以上。”
现在,指挥中心的人们并不知道谢科长前边到底给师长、政委和参谋长讲了些什么,三位师首长竟然同意了他的“要求”:一旦他所提的建议能够抗击住德军的首轮攻击,就立即荣升旅长。当然代价同样是,一旦不能够抗击住敌人的首轮攻击,就立即降成副连级参谋。
所以,这会儿,谢科长忙得屁颠屁颠的。他不能不一丝不苟地执行他的“阴谋诡计”。他在电脑屏幕上看到,右翼的德军前锋(注:从我方看是敌右翼,从敌方看则是敌左翼)即将抵达“侦察机甲战士”殉职位置。噢,天,竟然有一个机甲战士做出“操”的手势来。这让他看到后,气不打一处来,就打开潘玉强的头像直接呼叫说:
“老潘,那家伙真的是打出的‘操’的手势吗?你刚才说过的。是不是也太张狂了。”
“你以为呢。而且我告诉你吧,操作这批机甲战士的德国士兵,全是经过全三维仿真模拟器训练出来的,并且在罗马尼亚的山地中训练三年。据说他们时常在玩一种‘掏鼹鼠’游戏。并以此核定训练成绩排名。怎么样?我知道得多吧。不仅仅是外军知识考核成绩比你们科好一些吧。”潘玉强一脸坏笑,这让谢科长哈哈笑了起来。
“老潘,你还挺记仇啊。都什么时候,还分什么第一第二的,咱们要打敌人,就全得拿第一。怎么样,老伙计,全力帮衬老哥哦。”
“那当然了。你的计划我是支持的。必须要语出惊人,必须要非同凡响,必须要与众不同……”潘玉强一番排比句,令谢科长听了不耐烦,马上打断他说:
“行了,行了。总之,我当了旅长后,我要请你来给我当参谋长。这个报酬怎么样?”
“哦,老谢你啊。算了,算了。不管他们信不信你,我信你。行,我给你到时候当参谋长,就这么定了。”潘玉强说完就挂断了。
就在谢科长和侦察科长潘玉强对话的当口。松山要塞炮兵第1炮兵连连长李力立则发出一声口令:“全体注意,1排2排启动特种弹药,3排机动。”
此时,守卫东临岭反斜面靠近城市一角的战备隧道的主大门的哨兵们看到,小广场对面的小山包上,那门英雄的要塞炮还在顽强地射击着。虽然敌人的炮弹把广场和它周围炸得七零八落,但这座炮台依然像没事人似的,不断喷射着复仇的火焰。但哨兵们所不知道的是,炮台下方,一名士兵正在操作着皮带输弹机。输弹机上重达800公斤的540毫米的要塞炮弹,铜光闪闪。一名班长就像抚摸自己的孩子般的**其中一枚炮弹,药筒根部显示的字样为: 4号特种弹,CTO制造。
李浚萁还在2051年4月18日的汪勇教授的课堂上讲着。此时,他一边对着大屏幕比划着,一边转身对着同学们讲授着:
“‘重型狙击’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最大程度上把敌机甲战士先固定住,即便不能够一时固定,只须相对固定就可以达成目的。松山要塞保卫战,集团军派遣了一个要塞炮兵连。它们使用的CTO公司研制的4号特种弹,就是干这个的……”讲完这段话,他的眼前浮现出他的射击中士老西。
“连长,这第一枪是由我打,还是由猎人36号打?”老西突然回过头来,这样问他一句。
“你说什么?”李浚萁正在用电子写屏笔点击着他的电脑屏幕,听到老西这么一说,这样问。
“连长,我说啊,这第一枪是由我打,还是由猎人36号打?”老西加重语气重述了他的话。
“由猎人36号打,不到万不利己时,不会动用你这个老猎人的。呵呵。”李浚萁这样安慰他的射击中士。
好吧。老西听连长这么说,就又重新集中精力端着他那支仿真枪托重新瞄准起来。
在他的双筒镜孔中的一个较大的镜孔里,那个前边做出“操”的手势的德国40米的巨型机甲战士,此时正在走下那个山丘。它的大脑袋的顶部,能够清晰地看到,有几个凸起点。老西用红点把那几个凸起点用另一侧的小镜孔放大后看清了,原来那是弹性钢板遮蔽的“潜望镜”。噢,原来在这里,和训练时的位置是不大一样啊。
再扫视一下这家伙的“手炮”位置,看清楚了。在“炮口”处,有一个卡槽,这是炮口制退装置。咦,它的机簧位置在哪里?他重新放大另一侧的小镜孔,看到了,露出了一点点啊。好办。可以打着。其他人能够打着吗?老西这样想。
此时的时间是:2049年11月22日15时30分整。
“主任,主任,崔战鼓报告说,另一个空陆侦察连已经到达他所在的位置。请示什么时机向战场开进?”钟军师正推开门,侯大勇这样对他大惊小呼的。这让钟军师眉头一皱。
“老侯,你能不能小声点啊,就怕天下不知道这事吗?”钟军师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来,这让侯大勇顿时一楞。
“侯旅长同志,现在这项行动已经不是咱们先前意义上的预先侦察行动了,而是破袭行动了。这是军长刚才亲自定下的。由我总指挥,由你直接指挥。你声音小一点总对吧。”
“是这样啊。那我小声点。”侯大勇马上由楞的转变为笑脸了,因为这是军长定下来的,又是破袭了。嘿嘿,真好啊。这一瞬间的想法,立即让他变了心情,决定不再与眼前这位年轻的主任作对了。
章武空陆第12军指挥中心的一间侧室里,几名参谋和技术员正在安装各式设备。这里,马上要变成一间特种作战指挥与控制中心了。
